最近推特上在传中国人拍抖音短片模仿日本人“辱华”场景。有必要谈一谈民族主义是怎么从香港反哺中国大陆的。
19世纪末中国大陆开始抬头的民族主义并不是没有断层的,这个断层就是1949年以后进入“三十年祸乱”时代的中国: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革命和阶级斗争,反而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是打击对象。
红卫兵跟义和团最大的不同就是:红卫兵暴乱并不是极端民族主义性质,而是共产主义性质的无政府暴乱。眼下被广泛嘲讽的“小粉红群体”则更像红卫兵和义和团合体:将共产主义性质的无政府暴乱融入到极端民族主义当中。(有关中国由集体主义意识形态调动和镇压的无政府状态参见前文)
但并不是说1949年以后中文世界就不存在民族主义了:民族主义一边通过国民党政府迁徙到台湾,一边通过流亡人士迁徙到香港。1980年代之后反哺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主要是离散到香港这一支。
大约从1950年代起,香港的民族主义热潮随着武侠小说和功夫片开始向世界各国华人群体传播。正当这个关口,华文世界也并不是没有积极响应香港的文化热潮,最典型的是台湾和马来西亚的中国大陆离散群体,也给武侠小说兴趣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武侠小说兴起给香港的文化产业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这给功夫片(有时也叫武侠片)诞生创造了极佳条件。香港无疑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代表。
香港滋生民族主义热潮,并不必然是香港人的责任,除了南逃的大陆难民之外,也跟香港人坚守自己的文化属性有关。香港不但坚守清末文化直到20世纪末(比如婚俗文化),还在后殖民主义浪潮下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在后殖民主义席卷全世界的时候,香港人作为华人世界接触西方文明最前沿肯定不能毫无反应。
在这种背景下,有强烈民族文化属性的功夫片、武侠片和模仿好莱坞影视作品(但起初不大成功)的类型片开始抢占香港和华人世界市场。这是一种文化策略市场化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定位是成功的,而且真的开创了港片和武侠小说的时代。民族主义就借着这种浪漫化的想象开始逐渐在香港发酵,并且逐渐反哺到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最迟从1950年代开始就往香港发展地下党组织。地下党组织在看到香港民族主义崛起,文化趋向繁荣的时代,就将民族主义顺势引导,使之强化香港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文化统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促成香港民族主义繁荣,即便同时期的中国大陆是极端消灭民族主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像是对共产主义革命的不满和抵制,但好巧不巧撞到文化统战枪口上。
1980年代以后,武侠片、功夫片和武侠小说开始陆续回流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代表无疑是金庸小说和李小龙电影。民族主义回潮直接影响了1985年中国大陆发生规模不小的反日运动(该运动又为1986年学潮埋下伏笔,虽然后者性质悄悄转变成了民主运动)。
但中国大陆真正民族主义抬头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遭遇1989年学潮之后,中共开始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重新强化社会团结以巩固执政根基。这时候顺势借助强劲的香港文化就成了首选策略之一。那以后中国大陆不但开始模仿香港拍民族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也开始反复想象古代文化,重新找回自身文化定位。这也是一种市场化策略的结果。与此同时,反日反美反台情绪在中国民间开始高涨,大小不一的示威活动配合中国政府的国家行为,不断加剧了中国民族主义狂潮的复苏。
就这样,中国的民族主义狂热伴随着浪漫化的文化想象和排外情绪,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