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会见“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
3月2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王毅提出,希望学术界能够提出“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性思路。
艾利森最早在2012年在《金融时报》发表一篇探讨中美间潜在冲突的文章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 后来他在其著作《注定的一战》(Destined For War)中进一步阐述,用这术语描述当时快速崛起的大国雅典,挑战现有强国斯巴达国际霸主的地位时,战争最后无可避免地 爆发。 他认为“中美两国目前正处于通往战争冲突的进程”。
他引用了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代历史上新兴强国与既有强国爆发的16次冲突中,其中12次导致了战争。
中国外长王毅在昨天的会面中对艾利森表示,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 未来50年,国际社会最期待的是中美找到正确相处之道。
他说,中国哲学有和而不同的思想,这同美国一些人非黑即白、你输我赢的二元对立思维有本质不同。 中美应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立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关系。
他说,希望学术界能够对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加强研究,提出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性思路。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一行时也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 繁荣,” 习近平如此说道。“全球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美协调和合作。 ”习近平还表示,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访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更多内容:https://t.co/uMXt0mFDhC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