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好文:韩国医生,已经证明秦晖教授错得有多离谱。在韩国,正面临一场医疗危机。韩国政府提出的医学院扩招计划,规模从现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增幅约为65%,扩招将持续5年,到2030年将新增约一万名医生。扩招的目的是因为医疗资源短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规划,却遭遇了医学界的强烈反对。
韩国医生有多缺呢?
根据韩国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韩国医生人数为11万余人,而韩国人口约5000万。
韩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在发达国家中,韩国的医生与人口比例、医生人均接诊数都处于“垫底位置”。截至2023年7月,韩国人均门诊就诊次数和床位数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第一,但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居倒数第二。即使在首都首尔,每千人拥有医生3名,低于OECD平均水平(3.4名医生/千人)。
OECD的《2023年健康概览》显示,韩国医生人均接诊患者数达6113名,居32个成员国之首(人均接诊患者1788名)。但这次扩招,引发的是医生的集体抗议。据韩国保健福祉部21日消息,韩国100家医院中已有8816名实习和住院医生递交了辞职申请。递交申请的医生人数占以上100家医院医生总数的71.2%。不仅仅是医生辞职潮在蔓延,还有医科大学的学生亦在集体休学。
韩国教育部21日宣布,截至20日下午6点,共有27所医学院的7620人申请休学。在一天前的19日,已有1133名医学生申请了休学,也就是说,两天累计有8753名医学生申请休学,占韩国医学生的43.8%。而没有提交休学申请的医学生之间,也出现了拒绝上课等团体行动的趋势。
其实这就是一种罢工行动,目的就是阻止竞争对手的增加。韩国医生生动地给中国人上了一课,那就是劳动者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资方,而是另一群劳动者。以过往,很多人将劳动者与资方认为是一个利益的博弈双方,其实不是。搞过工人运动的人就知道,你要是在一个企业里搞罢工,想与资方博弈利益,那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
因为资方可以再开一家企业,再招聘新的员工,你这种所谓的博弈行动就不会成立,所以,在企业里搞什么所谓的集体议价,是不可能成功的。西方上百年来的工人运动,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知道,要达成增加工资的目的,他们面对的对手并不是资方,而是另一群想要进入工厂的工人。
于是现代工运的组织形式,不再是某一个企业的内部工会,而是行业工会。只有控制一个行业,且阻断进入行业的外部人员,那么,他们自然就成为了稀缺资源,收入就得以提升了。美国码头工人,美国汽车工人,都拿到了非常高的收入,但是,你想进入拿到码头工人、汽车工人的收入可以吗?不行。
行业工会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人们加入其中,如果老板可以随便招聘新人,他们怎么可能维持高收入?你要价十万美元一年,美国多得是人只要五万美元一年。这个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可惜,秦晖这种左派知识分子就是搞不懂。早在十几年前,秦晖就疯狂批判中国存在血汗工厂,主张中国要建立工会体制,要通过工会运动提升工人的收入。
如果他的主张真的实现了,结果只有一个,中国的工人会穷死。印度就是例证,印度人的收入比中国还要低,但他们有强大的工会,这种工会天然就是排外的,要阻止竞争对手以低价工资与他们竞争的,结果是,印度引进外资的规模与中国相比差了几十倍。
真正提升工人工资的是资本量,只有资本越来越多,人均资本量越来越高,收入才得以提升。韩国医生毫无顾忌地在告诉世人,他们追求的就是垄断地位。医生只能我们这些人干,你们这些人进来,都是要抢我饭碗的,扩招医生都是不允许 的,因为只要供给增加,我的高工资就保持不了。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
世界各地的医疗行业中,医生为维护自身的市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手段屡见不鲜。例如,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医生团体如美国医学协会(AMA)开始采取措施限制医学院的数量和医生的执业范围,以保护现有医生的市场份额和提高职业地位。
前不久,上海浦东机场禁止网约车事件,不也是出租车司机和某些利益集团要阻止竞争对手的手段吗?在十八世纪的经济学家对此有深刻的洞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行业内部的自由竞争是促进效率和创新的关键力量。当行业试图通过限制新进入者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时,就可能形成垄断,导致价格上升和服务质量下降。
香港网约车是事实上的黑车,因为有可能被抓,原因是出租车司机要阻止竞争对手,否则他们的高收入不保。类似的案例多如牛毛,在美国,律师行业的严格准入要求保证了律师的高专业水平,但同时也限制了律师的供应,导致律师费用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律师的中位年收入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部分原因是行业准入的限制性措施。在英国和美国,会计师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并满足持续教育要求。这确保了行业的高标准,但也增加了成为会计师的难度和成本。1/2
转发并非都是赞同,而是提供不同的视角。
作者:古原
来源:公众号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