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销商也谈不动,拼多多也还备有很多招式,比如自购商品拿到平台上卖,平台电商一般不会去碰自营,因为很重,会有库存,同时分心自营好像也不符合专注的理念,但拼多多可以非常明确的将自营当作手段而非目的,在品牌商缺乏的时候让自己大量产生自营收入和成本,然后随着时过境迁主动控制自营业务使其萎缩直至关闭,对资源冗余的管理非常精细;
- 至于从京东进货参加「百亿补贴」,就更稀松平常了,「百亿补贴」目前稳定占到拼多多全站GMV的20%以上,差不多8000亿人民币,而这8000亿人民币,就是拼多多用来撬动其他品牌的筹码,品牌商再怎么自恃不凡,总不至于比苹果、茅台和戴森们更金贵吧;
- 而在处理那些靠拢过来的品牌商时,拼多多也没有给予它们凌驾于白牌之上的权益,公平竞争的裁决体系只有价格,品牌商想去和低价货源争抢用户,那就必须拿出更低的价格,有从天猫过来的品牌商按经验充了投放钱包之后,发现很难像其他电商平台那样快速消耗预算,反而是给出一个全网底价之后,拼多多直接给免费上了全站推荐;
- 某种意义上,低价原则有点类似拼多多的「宪法」,各条业务线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只要碰到违宪这根红线,就必须无条件服从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设定,换成其他公司,商业化部门一定会为自己的KPI受损而出来扯皮,但在拼多多的管理模式里,没有任何理由能和促成低价这个至高目标相悖;
- 品牌商都在逐渐变成拼多多的形状,接受用规模换利润的游戏规则,比如毛利只有天猫京东的一半,但库存周转天数可以快上一倍,就像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机」战役,一切玩法都被简单而暴力的价格战给扁平化了,包括对于消费者的倾斜政策,都让拼多多的商家苦不堪言,而在拼多多内部,则将「仅退款」等发明视为对中国电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若是退货率高了,商家应该反思的是如何改进质量;
- 从行文态度来看,这篇文章对拼多多的批判性还是很明显的,包括这样的说法——「拼多多没有开辟任何新的商业模式,没有创造任何新技术,没有发起一场投资并购。它只是不计一切做到一件简单的事:构建一个机制,让东西自然变便宜」——拼多多那边都不可能赞同,拼多多的崛起到底是带来了丰富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了)还是单一性(电商市场变得唯价格论」也是一个值得长期测量的指标;
- 包括在对这几年电商出海过程里的很多讨论,也都会谈及工厂直供模式对供应链的影响到底是破坏式创新还是创新式破坏,为什么无论中国还是海外的市场都对低价商品无法抵抗,这种迷惑总是给人一种大愚若智的感受,我总会想起Reddit上看过的一句吐槽:「我他妈的不想买非转基因的、产自可持续供应链的有机苹果,我不关心它多么有助于对抗气候变暖,这不是因为我冷漠无情,是因为它的售价是他妈的40美元!我吃不起!」
全文阅读:https://t.co/RTFtXAPb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