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之前讲一下“以色列直升机向音乐节群众开火”系列谣言。
大概在11月9日,有X用户称,以色列直升机朝音乐节人群开火的视频被泄漏,然后放出了15秒的,背景绿色仿佛是从直升机视角红外拍摄的视频(图1)。声称是重大发现。
这个谣言被热传,如果你不熟悉舆论,会觉得很奇怪,因为简单搜一下就会发现这是IDF几小时前刚刚发布在X的与哈马斯在边境战斗的视频,并且原视频还配有时间、地点和解说。跟音乐节完全搭不上。网传视频只不过就是拿来剪出了没有旁白的几段并写上了自己的叙述。在新闻都还没有凉透的时候,就骗到了至少几百万人,并造出了“音乐节死者原来是以色列杀的”这样的热点。这其实是社交网络把人群气泡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在算法的控制下,你永远看不到哪怕近在咫尺的气泡外部的信息。根据视频中出现的地标特征,用谷歌地图反查,视频显示的直升机战斗地点在Nahal Oz与Kfar Azza。这个谣言传到11月15日是最高峰。
接下来11月15日Ynet采访以色列飞行员。盛传他承认因为难分敌我,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就扫射了音乐节上的人群和恐怖分子。这个也不难分辨,我去查了原文(图2),飞行员说的是,因为很难区分恐怖分子与平民,所以直升机优先前往边境,阻止哈马斯成员跨越边境。(注:因为边境墙那里是没有平民穿越的)意思跟网传的是完全相反的。
然后是11月18日。以色列《国土报》引用了一个未具名的警方信源说,警方调查发现,一架到达现场的直升机在打击恐怖分子的同时显然也击中了一些狂欢者。当然这个传到中文蛆群(图3。传播过程我就省略了,也没有详细调查过)时已经变成了“以色列直升机在音乐节屠杀了364名平民”。
这个消息很快被警方驳斥,说根本不会调查军队的活动。要求报纸秉持新闻操守报道。一般来说,除非很特殊的情况(比如事件特点使然导致只有孤证),对于重大信息,严肃媒体应该比对多个信源,才是基本的新闻规范。
而且这个说法除了没有任何佐证以外,也是反常识并与此前各种材料不符的。以色列军方到达现场已经是袭击发生8个小时以后的事情,还有平民在现场,既没有逃,又没有被绑架走,又没有死,这个概率非常小。你想啊,如果军方直升机是在音乐节遭受袭击的时候赶到的,还会有那么多从容射杀平民的视频放出来吗?还会有抓人质狂欢的视频放出来吗?
而且,也没有任何幸存者(不仅仅是音乐节,也包括其它被屠杀的定居点,那些居民里面反以色列右翼、亲巴勒斯坦的很多,有些人住那里每周都送巴勒斯坦病人去以色列就医)说过自己或者旁人被以色列直升机射击过。
最后是一个一大堆叠放在停车场里的被烧毁的车群的视频,因为比较忙我就不找图片了。有人问不是直升机怎么做到这一点。首先这些车并不是在音乐节现场。其次,我看了一下视频,车顶都是完好的,认为这种情况是被直升机攻击的人对重武器的威力没有概念。但我也不准备多解说了,建议可以关注一些可靠的军事号。
扯了那么多,我想说的是,面对一套谣言(尤其是这种接力式的组合拳,通常是某种意识形态或组织驱动),知道情况并不是关键,而是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去信,而且是一个一个的信,不管多扯淡都信。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要想想自己到底为什么要信。因为传这些东西的人特别狂热,包括很多平常看起来很理性的人。在我看来,因为他们的叙事或者说道德标准,缺失了一块,就是10月7日袭击这一块。导致无法自圆其说。尽管他们口口声声说谴责啊什么的,但潜意识里其实特别需要否认这件事,否则整个世界观就不完整了,破裂了。这种需求导致他们特别容易接受以及传播这种东西。要以这个契机反省自己,不是说喔原来我传了个谣,也不是啥大事,或者说责任不在我,是在国土报,或者说我只是夸大了情况,又不是全是假的。这种借口少找一点。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