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又会怎样评价身处此时此地,躬逢其盛的你我?
在文明演化史上,今天的中华沦陷区会居于何种地位?
当十亿人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正在伤害链逻辑与产业链逻辑的双链争持中犹疑未决,当人类文明正面对十亿人规模的转型契机,面对以繁荣预期为主导还是回归匮乏预期的抉择,你有没有想过要做点什么?
我们有今天的生活品质,是受惠于文明,我们想要保持现在的生活品质,甚至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必须依托于文明,依托于现有文明程度的不退失。
但文明能不退失吗?如果它在野蛮愚昧的人口海洋中成为孤岛式的存在。
我并不认为以色列在加沙所做的一切是完美无瑕的,在缺乏采用精准打击实现战术目标的能力的情况下,以色列军队显然造成了许多他们自己也并不想造成的额外伤亡。我只是不相信以色列军人正在象哈马斯一样蓄意施暴——不论政治人物怎么说,不论真假混杂的信息流里有多少夸张描述,多数在正常家庭环境和正常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军人,不可能象哈马斯成员那样蓄意虐杀平民和妇孺。而误伤和虐杀是有区别的。
以色列还是在试图坚持文明准则,但坚持得不太给力。我想,这是个合乎情理的推断。
但今天的坚持,未必能持续到明天,在军事防御能力不足以维持民众对安全的信心的情况下,以色列作为一个和各位不友善的邻居具有高度相似传统文化背景的中东国家,也许不得不在文明与生存之间作出选择。
如果坚持文明的代价是无法生存,有多少人会选择坚持?
即使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仍有人选择坚持文明,但当这些坚持者被灭绝后,又有谁能继续坚持文明?
再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希望别人在文明与生存之间选择文明,如果你希望别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坚持你想要看到的文明,你这样的希望、这样的诉求,是不是慷他人之慨,是不是实际上在让文明去死呢?
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尴尬,但一个比一个现实。
最现实的一点就是,文明是会退失的。
如果文明陷入孤岛处境,如果文明与生存发生矛盾,那么任何一个足够客观冷静的分析者都不得不承认,文明有极大的可能会退失,人们会为了生存,放弃已经取得的文明成就,放弃曾经的文明坚持。
文明不是免费的。坚持文明是要付出代价的,付代价是要有资本的。
而文明的资本是什么?
是人。
是愿意坚持文明准则的人,是有能力有资本坚持文明准则的人。
想要让文明不沦为孤岛,你就必须让文明人不是社会中的少数,以及,让现代文明国家不是国际社会中的少数。
虽然生育率的自然下降在产业链升级过程中难以避免,但文明国家需要意识到,文明的自我维持,在本质上,是文明人与野蛮人在社会人口总量中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问题。
而中华沦陷区,现在有十亿计的人口。
假如中华沦陷区能在中共政权因财政枯竭、内部激斗分崩离析之际,得到文明国家的倾力相助,成功转向产业链逻辑,在新兴国家的建国潮中,建成多个产业链国家,并在接下来的修复建设中完成社会转型,这十亿计的人口就将在文明演化进程中,成为一剂化解文明孤岛危机的强心针。
反之,如果中华沦陷区陷入新非洲式的乱局,人们为了寻求暂时安定纷纷倒向伤害链逻辑,那么就会有十亿计的人口归入野蛮阵营,令现有文明力量在人口比例上更加摇摇欲坠。
即使你生活在欧美文明国家,当文明本身摇摇欲坠的时候,当坚持文明准则被许多人看成与维持自身的生存相矛盾的时候,当欧美国家的选民们也开始动摇了坚持文明的信念时,你不可能不受波及。
尤其是,作为一个来自野蛮地区的移民,作为一个对本地居民来说充满异国色彩的外乡人。
如果你是文明的受益者,如果你的切身利益,你的生活品质,早已与文明的发展牢牢绑定。
你可以选择政治立场,但几乎无法选择在文明方面的立场。
那么,在“要不要成为文明助推者”这个问题上,你就没有除了“要”之外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项。
从这个角度看,受益于文明的每个人,不论出身于欧美还是亚洲,不论信仰哪种宗教,从事哪种职业,在促成中华沦陷区的民主转型上,都有共同的利益。
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份共同利益,有没有意识到作为文明的受益者,你对维持文明,促成文明的全球推进负有一份责任。
你必须选择,是站起来,站出来解决问题,还是继续谨守“女德”,不关心政治,随波逐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你必须选择,是亲自去研究这些问题,去和你能影响到的有力人物讨论这些问题,还是做个沉默的旁观者。
渺小如我,也在做力所能及的每日一推。如果你的力量比我强大,如果你拥有比我更大的名气,更多的资源,如果你有资本成为文明的维护者、助推者,为什么不做呢?
如果你认识有潜力把事情做成的人,为什么不劝他去做呢?
你也许并不在乎未来的历史学家对你的评价。
但你总该为自己的未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