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主编过一本书《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但编入文章主要是学术论文,习近平並无供稿。
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用笔名在《浙江日报》上发表232篇文章,后于2007年集结出版《之江新语》。同年,习近平接替陈良宇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开始进入接班人梯队。
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专家Kerry Brown曾作为英国外交官常驻北京。在习近平出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Kerry Brown受到过习近平接见。当时驻在上海的英国记者很多都受到习近平接见。他们普遍认为,习近平行事小心谨慎,不露锋芒。当记者把习近平传记给Kerry Brown看时,他也没有看出习近平有什么特点,总之看起来是个平平无奇、甚至没有什么个性的官员。就算受到习近平接见,Kerry Brown也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殊不知正是这种深藏不露的平庸资质给习近平创造了天赐良机:在接班人斗争中多次死里逃生。习近平之所以成为各派妥协的对象,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有能力,反而是因为各方都觉得他没有什么能力。这样就不至于导致执政路线出现较大偏差,又保障各方利益继续保持平衡。
相比之下,接班人梯队上排在习近平前面的那些过早锋芒毕露的官员,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甚至李克强跟李源潮都是排在习近平前面的接班人)。
薄熙来高调的毛左路线受到胡温政府打压,这里既有路线之争,也有接班人之争。最后各方都认为习近平平庸资质看起来不像是会搅混水的人。
事实上呢?习近平接班之后,他跟薄熙来的毛左路线别无二致。不仅薄熙来意识到倒退和转向毛左路线的必然性,习近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薄熙来上台后也可能跟习近平一样,沿着毛左路线推进新的极权形式。
薄熙来极权主义和习近平极权主义并不会存在本质差别,但是外界很少意识到:中国之所以倒退回极权主义,並非因为领导人个性所致,而是改革开放自身发展逻辑所致。就算是李源潮接班,李源潮就一定不会转向极权主义吗?
忽视这些问题,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胡锦涛时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非极权不可的地步,而不是(相反)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在后习近平时代,摆架势搞任何改革都是假象,最终回到毛式和习式极权主义才是必然趋势。这是制度病根所在。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