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民国创建是革命党、立宪派、北洋势力、清朝旧政权等各派博弈妥协、共同推进形成的结果?而不是某党某人所能缔造?
为什么说把孙中山称为"国父"是张冠李戴、未见公论?
为什么说孙中山将苏俄"党在国会之上"的以党治国理念引入中国,才造成了近百年来国共两党的党国专制独裁体制?
为什么说孙中山才是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党天下的始作俑者?
1930年2月,罗隆基在《新月》杂志发表《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严厉批评国民党:“‘党在国上’的影响,尚不止这一端。国民党可以抄写共产党的策略,把党放在国上,别的党又何尝不可抄国民党的文章,把党放在国上,秦始皇打到了天下,自己做皇帝。刘邦打到了天下,当然亦做皇帝。曹操、司马懿打到了天下,当然亦做皇帝。这就是‘家天下’的故事。国民党革命成功,可以说‘党在国上’,其他的党革命成功,当然亦可以说‘党在国上’。这当然成了继续不断的‘党天下’。” (此处摘自章立凡《“家天下”升级版:从“族天下”到“党天下” 》)
历史事实是,国民党"党在国上"是抄苏俄共产党而来。
袁世凯死后,国会被操弄,段祺瑞抛弃《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他说:“约法之命脉,则在国会",他把吴景濂等一批国会议员拉到广州成立“非常国会”,选自己当“非常大总统”,举行北伐。
但是,1922年,吴佩孚打败段祺瑞,并在北京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请吴景濂到北京担任了国会议长。
这种情况下,孙非常被动,当时孙面临的情势非常尴尬。孙干脆不要国会,不要宪法或《临时约法》,提出“以俄为师”,“党在国上”,即"党在国会之上",按照苏联模式改组国民党,“以党建国,以党治国”,以党为中心,以纲取代宪法。
孙去世后,蒋介石在苏俄支持下,以北伐武力,建立了军政训政党国专制独裁体制,宪政国会则被无限期延后。
国会机制的重要精神,就是容纳不同政见,容纳反对党,对异己不杀,动口不动手,由选票来决胜负。
正是由于国会靠边站,枪杆子说话才算数,民国从此以后一直陷入战乱之中。
北洋军阀内部摆不平,发生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
国民党内部争位,也多次用武力来拼杀,1930年的中原大战参战军队有百万之众;
国共两党谈不拢,互污对方为“匪”:“蒋匪”、“共匪”,最后也是以枪杆子来决胜负,所谓解放战争消灭了800万蒋匪军,死的都是中国人。
辛亥革命开创了民国,开创了民主,但实际上,也只有两三年时间实行两真正的议会民主。
自那以后,不是公开的专制,就是假民主,因为自那以后从来没有进行过真正的选举。
但是,由于受到党化史学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其政权最初是以国会为中心,各党各派共商国是,共谋建国,这一明摆着的事实,却有意无意地被遮掩,被歪曲。都说孙中山了不起,但是孙中山是临时国会选出来的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是国共两党都不提国会。
国民党把中华民国完全说成是自己缔造,孙中山被不着边际地神话为“国父”,中国有国父吗?中国有这样的人吗?辛亥革命哪有这样的人?
孙中山不着边际地被国民党神话为“国父”,完全不承认立宪派和其他力量在除旧布新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赵凤昌,但是赵凤昌却是中华民国的“助产婆“,这位不求名不求利的老人,以及张謇、汤化龙等人,在国共两党的党化史学中从来不被提及。
所以,章太炎先生1928年曾经叹息说:回望“自武昌倡义至今又十七年,事状纷孥,未尝有信史”。
共产党意识形态,则把暴力革命看成是历史的火车头,不流血改良被认为是投降,议会道路是错误的,所以,更是着力地诋毁国会,诋毁立宪运动,把一切功劳都记在革命党身上,孙继续被搞个人崇拜。
由于党化史学余毒在海峡两岸依然存在,以及政治上的革命史思维、学术上的革命史范式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孙的个人作用仍被夸大。
纵观辛亥革命的历史,孙中山领导不了,也没有领导,硬说是他领导的。你领导得了吗?张冠李戴!未见公论!哪里有什么“国父”?
辛亥百年来的历史,是不断革命的历史,充满了暴力血腥。民国初年以国会为中心建政,仅仅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以后就是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一次北伐、两次北伐、三次北伐,乃至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激进革命最终是占了上风,也垄断了话语权。
孙在辛亥、民元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革命军政府,还受制于国会,但是孙百折不挠,在广州局部建立了军政府,自称“大元帅”,原来同盟会中相对温和的黄兴一派,后来也和孙分道扬镳。
孙晚年,已将欧美自由民主宪政理念束之高阁。最终,军政府那一套取得了胜利。
袁、蒋、毛都以军事起家,激进革命被神圣化,暴力革命被追捧,国共两党都轻视国会,党成了建政中心,形成路径依赖,最后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共产党"党在国上、一党专政"的党国专制独裁体制。
而近百年历史表明,正是"党在国上、一党专政"的党国专制独裁体制,才是中国人在19世纪非正常死亡1亿多人后、在20世纪又非正常死亡1亿多人的根源。
——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