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聖經話語的三個方法論維度
上午不小心和北大的流亡教授夏業良先生過了一招,實話實說,夏先生的兩個問題意識把我給震驚了。
話題當然是關於聖經的閱讀和理解。夏先生聲稱幾十年前就開始閱讀聖經,理解之深刻,自然不同一般人。他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秩序,完全不可信,屬於古舊時代的人們在知識不昌明的時代的神話想像。
第二,上帝用男人的肋骨創造了女人,這個細節完全不可信。理所當然,這是缺少科學訓練的人類的神話想像。
我驚嘆夏先生的理直氣壯和一百個自信。按照我對思想史的了解,這些問題的解釋應該存在三個維度,優秀的思想家們早就對此有過相關的解釋:
第一,簡單相信,因為這是上帝的話語啟示。奧古斯丁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說:若非不信,你就不能理解。相信是理解的前提,而不是相反。這是知識論巨大的奧秘,人類所有的知識的第一推動力都來自於信心。
第二,懸置知識,給信仰留足空間。這是康德重要的認識論發現。當我們的純粹理性無法給予完備的解釋,我們應該懸置的是我們的知識,為我們的信仰留足空間,而不是相反。這麼做的好處是能夠確保人類始終保持著某種巨大的好奇心。可悲的是,知識人通常都會懸置信仰,認為信仰阻礙了知識的興起。我想這是認識論的一個巨大錯謬。能理解這一點的中國知識人極其稀少。
第三,無法用人類的理性證實的命題,人類的理性同樣無法證偽。這是卡爾波普爾的闡釋,當我們意識到證偽方法論的無力感,我們要保持沈默。在我們無法證偽的地方,存在著智慧和知識的巨流河。多年以來,我們連望洋興嘆的能力都沒有找到。
顯然,夏先生的問題意識不在上述三個維度之中。他的認識的方法論,屬於一開始就假定了他作為知識人的理性的合宜與正確,然後針對聖經的文本興起一種理所當然的不屑,用一種科學的知識的進步主義否定了上帝超驗的話語啟示。
所以我非常不友好地批評,這種來自知識人的盲目自信,最大的特點就是讀書太少,倉促判斷,對自己的存在和知識的景況缺少基本的了解。
同時也再次證明了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當你不敬畏上帝,結果就會如此簡單,你的知識之路並沒有開始。你的非理性的自信某種意義上超過了習近平的五個自信。
我和夏先生有一面之交,因此我會儘量保留爭鳴的基本體面。並由衷地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在死去之前,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否則對不起我們的流亡,對不起我們的憤怒,對不起我們這些年滿口閃亮的大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