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似是而非的中国》系列第一篇写过这个课题:
中国的“集体主义”其实只是秦制社会调动和镇压一盘散沙的原子化个体的假象。也就是说,所谓集体主义,既是一种动员功能,也是一种镇压功能,底下的内核是高度原子化的一盘散沙。现在中国社会结构比起中国古代社会来说,可以说是遭到过毁灭性打击。
现在中国社会跟古代社会根本不同的一点是:现在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用民族国家概念包装、用意识形态机器强行镇压的无政府主义社会,这是为什么它看起来更像是组织有序的系统性混乱。
并不是所有国家在去除政府和国家机器以后,就自然回到霍布斯设想的无政府状态。这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点。这是因为许多国家的社会团结並不是由政府促成的,有没有政府维持法律秩序,社会团结並不必然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
但至少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就是一种典型的、包装在民族国家外衣之下、长期由国家机器调动和镇压的无政府主义混乱。这种现状既是共产主义革命彻底摧毁社会结构、道德秩序和社会关系的结果,也是共产主义统治追求的目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中国社会要重新组织起来,难度十分艰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会把有志于重新革命推翻“人民共和国”的人看成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原因。
即使是清末分崩离析的社会,革命党人也不是组织有序的革命,而是国家失去了对各个环节的约束力,社会自然而然地趋于崩溃。
我们通常假想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更像一场多中心化的无政府主义暴动的统称。各省起义军之间并没有协调行动和联络人,也没有隶属关系,甚至没有观念上的共识。恰恰因为是多中心同时开花的无政府主义暴动,才有军阀林立的北洋政府时代,因为各省暴动的结果就是各省拥兵自重、互不隶属。但是囿于当时高涨的汉民族主义意识、乃至新生的所谓中华民族意识,各省之间才决定不独立建国,而是互相妥协,认同名义上的北洋政府(事实上北洋政府内部派系林立,与德意志诸侯国没有本质区别)。
在这种背景下,孙文领导的临时政府并不具有全国性号召力,根本无法走出广东省(就算在本省也没有号召力)。
许多人指责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其实历史更像是孙文窃取了革命果实。因为革命并不是由孙文统一领导的,因为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无政府主义混乱(只不过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分子大部分都跟当时欧洲不一样:他们的“无政府”只是要推翻清政府,并不是不要政府,甚至也不是要一个统一的政府)。孙文甚至也不能代表当时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孙文提出三民主义也是为了结束社会共识上面的混乱,形成统一国家观念。
那为什么后来渐渐形成了一种虚假的历史共识,就好像孙文才是历史正统?主要还是因为国民党最终形式上统一了中国,由南方人收拾了江南、中原和东北的各个派系,结束了北洋政府时代群雄割据的局面。
假如国民党并没有通过北伐统一中国,而是陈炯明联省自治占据上风,最终中华民国演变成一个邦联制或联邦制国家,那么历史还会认为中华民国的国父是孙文吗?还会将几乎毫无权力、实际上缺少影响力的孙文视为国家正统吗?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